你住在昆明城,却没见过昆明城!

你住在昆明城,却没见过昆明城!

今天的东寺塔

龟城昆明

如今,说昆明是“龟城”,恐怕很少有人听过,知道为何这么叫的人就更少,而在过去,“龟城”之名却很好理解。

明朝,是昆明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昆明首次成为云南的首府,并且当时镇守云南的沐国公沐英对昆明进行了大改革。

明代昆明城简图,总体样子像一只“灵龟”

沐英其人,我们在说翠湖时提到过他,他还留下了“柳营洗马”的佳话,但是研究昆明历史的人对沐英可以说恨之入骨。

沐英进入昆明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讲元以前的土墙拆除,根据内地城市的榜样新建了昆明。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毕竟对城池的改造十分常见。

沐英最令人愤怒的是,在进入昆明之后,认为这里是蛮夷之邦,不毛之地,于是将此前的档案、图书、典籍全部一把火烧掉!原本古代对城市建筑的记载就不多,加上还被烧了,对于明朝前昆明城的样子,世人所知就更少了。

1944拍摄的昆明古建筑风格,但是这显然不是明朝以前的风格

回到“龟城”这个话题上来,昆明之所以被称为龟城,全因当时的设计像一只灵龟。

之所以将昆明城建造成这个样子,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当年沐英改建成什么样而苦恼之时,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条巨蟒将城中财宝吞进它肚子,沐英与之大战,却难分胜负,此时翠湖九龙池中九个龙子,骑着一只神龟,前来助阵,神龟最后把巨蟒给镇住了!

沐英醒后,请了风水先生破梦,风水先生称这是因为昆明城北有长虫山作祟,破解之道便是将昆明城建成灵龟形状。

今天,从长虫山看昆明(摄 非来非去)

做梦的传说,真假难辨,但是风水先生设计昆明城却有此事。

新城建成时,风水先生也即是设计师的汪湛海特制一石,上刻十字:“五百年前后,昆明胜江南”,然后埋在地下。

如今,已经过去了600多年,昆明“龟城”的城墙城门已经接近全部消失了!

灵龟之首

“龟城”昆明的灵龟之首是南门,旧时也称大南门,是昆明最繁华的地方。

南门分内外两层,外层叫丽正门,内层叫:尚明门,后来改了名城楼叫近日楼。

改名前的南门,隐约可以看到”丽正门“三个字

改名后,楼上书“近日楼”,1924年为纪念护国讨袁,城门名为“正义门”

1924年拆除城墙后,在楼前建有公园,设昆明最早的“花市”,故称为“近日公园”。

1944年,近日公园附近的花市

1953年-1957年间,近日楼被拆除,以拓宽东风西路。在原近日楼西北侧建昆明百货大楼。在正义路、南屏街、东风西路交接处,修圆形街心花园。

上世纪80年代初被拆除。

近日公园——街心花园

南门,也即近日楼,位于处于今昆明百大新天地的位置上。

2002年决定将近日楼移址东、西寺塔之间重建,建成恢复“老昆明”风貌的步行街,4月20日建成开街。

重建后的“近日楼”门前的铜像

大小东门

大小东门,我们在前几期中已经几次提及,今天就放在一起来聊。

大小东门代表的是灵龟的左前足和左后足。

大东门又叫成和门,门上的城楼名为殷春楼。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里的城楼和城墙被拆除,原本的城门、城楼位于青年路与人民中路交叉的位置。

而青年路的位置,则正是当年的城墙。

油画里的老昆明东,图中的城门即大东门

因此,顺着青年路一路向北,也即顺着当年的城墙一路向北,很快就能到小东门。

小东门为“龟灵”的左后足,初名“永清门”,清代改为“敷泽门”,城楼名“壁光楼”,原址在今青年路北段圆通街口。

原来的小东门

小东门是重要的城乡物资交流集散地,半城半乡的街市上,马帮、商队络绎不绝,纷纷在此装卸货物,诚实买卖,住宿歇息。

1944年的昆明小贩与儿童

小东门外还是昆明花灯歌舞由城外“登”向城内大雅之堂的一块重要跳板,花灯艺术在过去为上层社会所鄙视,小东门外的花灯活动是花灯艺术发展的重要跳板。

北门

北门是灵龟的龟尾其名为保顺门,俗称北门(后易名“拱辰门”),门上城楼称眺京楼(后易名“望京楼”)。

城楼(包括内城门)虽然朝北,城郭的门却朝东,代表的是龟掉(摆)尾之形。

昆明北门的城墙和城楼(摄于城外)

此外,当时的北门外一片荒野,是昆明的坟堆集中地,因此按照堪舆家的设计不仅将城墙造得格外坚实以抵挡鬼气,还在城楼上塑有道教神像驱凶避邪。

过去的北门街

昆明的北门同样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过比大小东门稍微好一些的是,北门留下了一条以它命名的街道——北门街。

如今的北门街

大西门

大西门,又是一道淹没在历史中的门!

大西门是“龟灵”的右后足,初名“广威门”,清代改为“宝成门”,城楼名“拓边楼”,大西门原址文林街和龙翔街交界处,

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大西门已经十分破旧,周围很荒凉。

旧时的龙翔街

这一带是昆明的重点教育区域。临近云南贡院,明清两代,云南各地学子在此云集,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在附近城里。

大西门的旧址,如今已毫无踪迹

小西门

昆明的城墙、城楼、城门中,唯一敢说让生活在昆明的人耳熟能详的是“小西门”。

小西门又称威远门,城楼名为康阜楼,这是昆明水陆的重要入口,是十分繁华之地。

繁华的小西门

城楼宏伟的造型气势和历史文化内涵,一直与昆明人血脉相连,从古至今都是昆明城最具影响力的历史地标建筑之一,其史料、文献价值不可替代,是昆明历史建筑中的瑰宝。

1951年拆除了近日公园至小西门、城墙修建道路。从此,昆明古城基本消失。

随着城市改造步伐的加速,曾享有“万国建筑博物馆”的昆明城区建筑辉煌渐行渐远,昆明市区有些街区整片消失。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小西门路口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小西门已完全看不出城门和城墙的痕迹,不过,小西门一直都是繁华之地。

2008年,在小西门的大体位置,建起了龟背立交桥。这个名字,来源于昆明“龟城”的称呼。

龟背立交桥

残余城墙

“龟城”昆明的六道城楼和城门,现在均已拆除,而且城门原址处,也没留下太多痕迹,甚至自然君和小伙伴在采集图片时,都需要查阅许多资料才能找到城门原址。

昆明的城墙明代时城墙总长约4443米,高约9米,1922年,开始拆除城墙,1951年,城墙大部分拆除。

昆明的旧城墙

不过比城门稍微好一点点,因为部分城墙穿过现在的圆通山动物园,一段城墙得以幸免。

1944年,美军与儿童在圆通山合影

它的位置在圆通公园东北角,圆西路西端后面。残长约40多米,墙体土筑,外用条砖平砌,砖青灰色,每砖长约0.4米。墙体平整光洁。

残存下来的城墙

残存下来的昆明城墙仅有原城墙的1%左右,唯一的好消息是昆明市人民政府1982年3月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段残墙算是有了一丝保障。

1944年的昆明残破城墙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城墙、城门、城楼的拆除和修建都是十分常见的,其本身并不需要后人去评价对错,但是若在这个过程中,彻底擦去过去的灿烂文化,不免太可惜。

就如沐英进城后,拆除元代留下来的土墙,规划并建造昆明城并没有什么对错可言,但是将原有的档案、图书、典籍全部一把火烧掉就未免太过可惜了。

对于昆明而言,除了城门、城墙之外,还有许多这样默默消失并被人遗忘的地方,关注“人与自然”,每周带您探访那些正在消逝的昆明记忆!

参考资料:

1.《消失的昆明古城楼 历史与照片证明它们来过》,温暖深知

2.《老昆明-金马碧鸡》,于坚

3.《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艾伦·拉森、威廉·迪柏

4.《老昆明城的记忆 消逝的昆明古城》,雷心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