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元宵节的时候要打灯笼挂灯笼,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还会教孩子们手工diy灯笼,但为什么元宵节要打灯笼呢?老师和家长可以趁元宵佳节之际,跟孩子分享一下咱们中国元宵节的来历和寓意故事。
元宵节打灯笼的来历和寓意
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燃灯表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慢慢地这种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大门挂灯孩子挑灯,看似简单的民间习俗,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挑灯不仅具有光明的象征意义,更寓意着添丁旺家,皆是寄托美好的祝愿和希望。灯笼是一份心意,是前人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当孩子挑着灯笼穿行在热闹的街头小巷时,他们或许并不能完全理解这种习俗所蕴含的内涵,但这种传统和文化已经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根,将会伴随他们前行,指引他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元宵节打灯笼的历史发展
东汉明帝开创了元宵节放灯笼的习俗,并将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流传到民间。
唐代时期发展成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长安已是世界最大都市之一,皇帝亲自举办元宵灯会;中唐以后,已发展成全民性的狂欢节。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宋代时期元宵灯会规模和精美程度胜过唐代,并更具有民族特色和活动化。历代不断发展着这个节日,时间也越来越长,在明朝延长到10天。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后,宫廷不再办理此项活动,但民间依然保留着这一传统并持续至今天。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01
《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02
《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 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03
《正月十五日夜月》
(唐) 白居易
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
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
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04
《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