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斑羚: 能在悬崖峭壁上跳舞的国家珍稀动物

赤斑羚: 能在悬崖峭壁上跳舞的国家珍稀动物

在我国墨脱县有一种珍稀的野生动物——赤斑羚,又叫红青羊、红山羊、红斑羚。

它是世界上定名较迟的兽类之一,在1961年才被人在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的阿敦河岸发现,中国于1973年在西藏地区发现。

赤斑羚被人类科学史上发现不足30年,种群数量极少,分布区域极窄。仅分布于喜马拉雅山东端之间的林芝、波密、墨脱、察隅、米林五县境内部分相互连接的高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内。

典型的林栖动物,栖息的海拔高度范围较小。终年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之间的高山、亚高山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内,喜欢在山势险峻、水急林密、巨岩陡坡的深山峡谷地区活动,活动范围也不大,但有季节垂直迁移,夏季在森林上缘的草甸或灌丛生活,冬季随雪线下降至混交林带活动。

雌、雄均具一对黑角,四肢粗壮,蹄较大,体型与斑羚相似。背上沿脊椎到尾部有一道黑色条纹。体长95~105厘米,肩高60~70厘米,重约28千克。

赤斑羚有着宽大的蹄子,非常适于攀登,能在悬崖峭壁上奔跑跳跃,如履平地。早晨和下午活动较多,主要以草本植物和树叶等为食,饮水地方较为固定。这一特殊的习惯往往导致其覆没于猎人之手。

赤斑羚性情机警,步履轻盈,多成对或集群活动。活动前先要在四处窥探,确认没有危险才慢步前进,一旦受惊便立即窜入附近的隐蔽处躲藏起来,很少作长距离的奔逃。

冬季为繁殖期。赤斑羚一般在11-12月份及1月发情,怀孕期223.8±2.4天。分娩大多在第二年5-6月份,每胎1-2仔。幼仔出生后即可站立、吃奶,100天以后能够独立生活。

赤斑羚是在分布区内的野生动物中,被猎人列为重要的狩猎对象之一。当地猎人非常喜欢猎捕赤斑羚,它不仅肉味鲜美,更重要的是毛皮颜色为棕红色,皮板柔软耐用,毛色美丽有光泽。用两张皮做一件十分漂亮的“日盖古秀”(工布藏装),能防雨,更能御寒。

特别是从1970年以后猎人们狩猎工具或狩猎方式不断改进,由弓箭至刀枪,盗猎者已不用土枪而更换为猎枪和响声小、命中率高的小口径步枪,猎捕率愈来愈高。此外还用绝灭种群的钢丝套等狩猎器械,加上近年来对森林的采伐加速,都对赤斑羚造成威胁。

由于赤斑羚分布区域过于狭窄,人类对它了解的时间十分短暂,可以说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所以一直没有被社会重视。

至目前为止在世界上对赤斑羚的研究仍为一个空白。但可以肯定,赤斑羚的基因价值、科研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等用金钱是无法估算的。

大自然的奥秘是无穷的,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随着生物学、遗传学、医药学、仿生学、遗传工程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赤斑羚也会和其他野生动物一样对人类的意义和作用越来越大。

目前,西藏境内赤斑羚总数不足1500只,赤斑羚已濒临岌岌可危的处境,如再不采取严厉的保护措施,将有灭绝的危险,

相关推荐